
个人简介
陆伟教授博士毕业于纽约大学后,加入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进行博士后研究,回国前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NINDS资深研究员。陆伟教授长期专注于突触发育与功能调控以及焦虑与抑郁、麻醉和酒精作用的神经生物学机制。陆伟教授提出多项关于突触发育与功能调控的新观点,发现多个调控突触功能的全新蛋白,系统地揭示了突触功能与病理机制,有望成为治疗失眠、焦虑与抑郁、酗酒以及促进麻醉的新策略,未来陆伟教授将致力于靶向GABAA受体来开发新一代治疗脑疾病的药物。
主要奖项与荣誉
2019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神经疾病与中风研究所(NINDS)所长奖
201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国家精神卫生研究所(NIMH)独立研究者发展奖
团队研究方向
目前,陆伟教授团队以啮齿类动物的GABA能突触作为主要模式系统来研究大脑功能和脑疾病的分子与神经环路机制。主要研究项目包括:
1. 调控GABA突触发育与传递的分子机制及其在动物行为和神经疾病中的作用;
2. 新型GABAA受体辅助亚基及GABAA受体精神药理学的相关研究;
3. 麻醉和意识的分子与神经环路机制。
这些研究将丰富我们对GABA能突触及其在大脑中的作用和功能调控的理解,提供新的潜在药物靶标,为癫痫、焦虑症、失眠和酒精成瘾等脑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主要论文集
1. Wang GH, Peng SX, Castellano D, Wu KW, Han WY, Tian QJ, Dong LJ, Li Y, Lu W (2024) The TMEM132B-GABAA receptor complex controls alcohol actions in the brain. Cell. 187, 6649–6668
发现了一个新的单跨膜蛋白—TMEM132B,其能够结合GABAA受体并增强酒精对GABAA受体的正变构效应,进而调节和酒精相关的行为,并揭示了该膜蛋白在抑制饮酒及增强酒精的降焦虑、镇定和催眠功能中的重要作用。
2. Han WY, Li J, Pelkey KA, Pandey S, Chen XM, Wang YX, Wu KW, Ge LH, Li TM, Castellano D, Liu CY, Wu LG, Petralia RS, Lynch JW, McBain CJ, Lu W (2019) Shisa7 is a GABAA receptor auxiliary subunit controlling benzodiazepine actions. Science. 366, 246-2
揭示了第一个能够调节GABAA受体动力学和药理学的辅助亚基Shisa7,阐明了安定能够抗焦虑和诱导镇静与催眠的分子机制。
3 .Pandey S, Han WY, Li J, Shepard RD, Wu KW, Castellano D, Tian QJ, Dong LJ, Li Y, Lu W (2024) Reversing anxiety by targeting a stress-responsive signaling pathway. PNAS. 121 (31)
揭示了一个对慢性压力高度敏感的抑制性突触上的信号通路,并且证实了药理操纵这个通路可以逆转受到慢性压力的小鼠身上的高焦虑与抑郁症状,因此提示了多个针对焦虑和抑郁症的全新治疗靶点。
4 .Li J, Han WY, Pelkey KA, Duan JJ, Mao X, Wang YX, Craig MT, Dong LJ, Petralia RS, McBain CJ, Lu W (2017) Molecular Dissection of Neuroligin 2 and Slitrk3 Reveals an Essential Framework for GABAergic Synapse Development. Neuron. 96(4):808-826
这篇文章系统地揭示了GABA突触发育形成的分子框架,提出了一个可用于治疗癫痫的新策略。
5. Wu KW, Han WY, Tian QJ, Li Y, Lu W (2021) Activity-and sleep-dependent regulation of tonic inhibition by Shisa7. Cell reports 34 (12), 108899
这篇文章揭示了大脑中的强直抑制是如何受GABAA受体辅助亚基调节以及睡眠和昼夜节律在其中的作用。
6. Wu KW, Castellano D, Tian QJ, Lu W (2021) Distinct regulation of tonic GABAergic inhibition by NMDA receptor subtypes. Cell reports 37 (6), 109960
这篇论文揭示了大脑中不同的NMDA受体如何差异性地调控强直抑制,并阐明了这些调控机制在癫痫过程中的变化。
7. Gu X, Zhou L, Lu W. (2016) An NMDA receptor-dependent mechanism underlies inhibitory synapse development. Cell Reports, 14, 1–8.
揭示了NMDA受体在GABA突触的发育中起到关键作用,提示了一种新型的神经元兴奋/抑制平衡的调节机制,为理解神经发育障碍疾病比如自闭症的分子机制提供新的维度。
8. Wu KW, Han WY, Lu W (2022) Sleep and wake cycles dynamically modulate hippocampal inhibitory synaptic plasticity. PLOS Biology. 20(11), e3001812
这篇文章揭示了受睡眠和昼夜节律调控的GABA突触可塑性,阐明了生理过程中大脑活动在突触水平上的微调机制。
9. Lu W, Shi Y, Jackson AC, Bjorgan K, During MJ, Sprengel R, Seeburg PH, Nicoll RA. (2009) Subunit composition of synaptic AMPA receptors revealed by a single-cell genetic approach. Neuron 62, 254-268.
这篇文章精确量化了突触AMPA受体的种类与组成,为理解AMPA受体运输和突触可塑性的分子机制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10. Lu W, Bushong EA, Shih TP, Ellisman MH, Nicoll RA (2013) The cell-autonomous role of excitatory synaptic transmission in the regulation of neurona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Neuron. May 8;78(3):433-9.
这篇论文采用多基因联合敲除技术,构建了全新的AMPA和NMDA受体双缺失的小鼠模型,解析了这些受体在兴奋性突触发育中的功能,解决了一个长期困扰该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
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Science、Cell、Neuron、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Molecular Psychiatry、Cell Reports等主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提出多项关于突触发育与功能调控的新观点,发现多个调控突触功能的全新蛋白,系统地揭示了突触功能与病理机制,为理解学习与记忆和突触可塑性的分子机制打下坚实的基础。发现多个针对治疗焦虑与抑郁、癫痫、酗酒和麻醉药物的新型分子靶点,为开发新一代治疗多种脑疾病的药物和临床上麻醉应用提供了新策略新方案。